1. 民国双雄:为什么屡战屡败的黄兴要比一战成名的蔡锷勋高一筹?

民国双雄:为什么屡战屡败的黄兴要比一战成名的蔡锷勋高一筹?

我就是黄兴故居附近的人。我来说说所了解的黄兴。家里是土豪,自己是富公子却忧心于家国,冒着败家子的名号将数百亩粮田家产拿去投身革命。(黄兴故居位于现在长沙县黄兴新村,以前叫善化凉塘,差不多有一大半个镇的土地他家的)

其二,年少的黄兴科举未被录用,后将自己的应试时策再次复写给他科举出生的爹,他爹赞赏他有大公之心,送他在省城学堂入学后留学日本,日本期间其声望和能力都是留学生中居首。能文能武。

其三,一个说法,孙氏之理想,黄氏之实行。孙中山在欧美日本各国华侨区募捐,答应给***款买置***大部分都是空头支票;黄兴联合的是哥老会湖南的老大等一些江湖朋友和学生党起义,能对朝廷造成这么大影响已经是很震撼了。况且他一直是大公无私,坚持执行,无我笃实。甚至有一大批支持他反对孙的党羽都被他拒绝了。他为革命无一私心奔走呼号心力憔悴。

联想天骄学堂怎么关闭摄像头,联想天骄学堂怎么关闭摄像头功能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蔡锷不是***员,而且在几次都没有帮助***;而黄兴是***员,是其重要的先驱,自然是要重点宣传的对象。

蔡锷和黄兴是老乡,也是好友,但政见不一样,蔡锷不喜欢政党政治,只是推崇国家强大;而黄兴是同盟会元老,***核心,自然不可能离开这里。

在一般人眼里,蔡锷是反袁的。其实除了袁世凯称帝之外,蔡锷对袁世凯的行为整体都是支持的。因为蔡锷推崇强大中央,推崇国家强大。

联想天骄学堂怎么关闭摄像头,联想天骄学堂怎么关闭摄像头功能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蔡锷)

在辛亥革命后,蔡锷做了云南督军,和各省不一样的是,蔡锷一方面裁撤军队,一方面不要中央协饷,且照旧交中央款项。

在定都问题上,支持定都北京,这和同盟会要求定都南京就不一致。

联想天骄学堂怎么关闭摄像头,联想天骄学堂怎么关闭摄像头功能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在政党政治方面,蔡锷在云南限制同盟会,且为了防止一家独大,蔡锷鼓励其他发展,诸如他老师梁启超的党派。同时严谨军人介入党派。

在二次革命中,蔡锷拥护袁世凯,并积极出谋划策,且西南四督联合通电反对“二次革命”。

在各地督军心怀鬼胎,蔡锷依然进京。

(护国战争)

护国战争中,梁启超的进步党和蔡锷的关系很近,***基本和其没往来。

黄兴是***的核心人物。在南京国府时期,构建的十次反清大起义,黄兴参加了一多半,自然是重要宣传对象。

我是“红雨说历史”,首先题主以“民国双雄”并称无不妥之处,黄兴,蔡锷都是近代史上人才辈出的湖南人,他们都推送历史的发展起到的了重大作用,他们热爱祖国,想让祖国强大。他们都病逝于同一年1916年,死后他们葬在故乡湖南的岳麓山。

第二题主说黄兴比蔡锷高一筹,那也确实。黄兴作为同盟会的创立者之一,在同盟会担任庶务长,地位仅次于孙中山,当时他们并称“孙黄”。中华民国临时***成立以后黄兴担任陆军总长。

黄兴虽然失败次数较多,但是他作为先驱者,一步步探索过来的。他组织华兴会,准备起义失败,黄花岗起义的失败都是在精神上鼓舞着近代人民的反抗封建和外国压迫。所以武昌起义的时候,当黄兴到湖北前线指挥的时候,当地***派人举着“黄兴到”的旗子在占领区跑了一圈,士兵战斗力得到了很大鼓舞。后来1913年,反袁失败后,***内外辗转3年,1916年病逝时仅43岁。

蔡锷将军为人所道的除了护国运动外,怕是要数他和著名歌姬小凤仙的事情了。蔡锷将军两赴日本学习军事 以优秀成绩毕业,被称“东亚之杰”。他开始虽在清***任职,但是和黄兴等革命党人来往密切,并支持革命党人。武昌起义后,他率部在云南响应起义,成立军***,担任云南都督,派兵支援贵州。

后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蔡锷对袁世凯卖国祸民,恢复帝制很不满意。他利用和小凤仙的传闻,躲过了袁世凯的耳目,逃出北京,组织护国军。1916年,袁世凯死去,护国运动胜利。蔡锷也在同年11月份去世,病逝时仅35 岁。孙中山写诗赞扬蔡锷“平生慷慨班都护,万里间关马伏波”,把蔡锷比做“投笔从戎”的班超和东汉开国功臣马援。

文/红雨说历

黄兴是与孙中山并肩的人物,号称“孙黄”,孙中山先生是什么地位?

蔡锷说到底只是一方诸侯,对于时代,他当然有他的努力和贡献,只是黄兴和孙中山是属于总揽全局的人,蔡锷则是全局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上的掌控者;“孙黄”是开创者,蔡锷则是追随者。

黄兴在与孙中山联手进行革命活动的过程中,拥有了很多追随者,蔡锷只是其中一人。比如堪称民国政坛、军界“不倒翁”的阎锡山,他也曾经作为孙中山的追随者,或者说响应者,只是后来因为成为山西都督而逐渐陷入到了对权力的疯狂追逐的泥淖中,从当时的情况去看,孙中山在权力方面可比得上阎锡山?显然比不上,可是你能说阎锡山的地位和影响力高于孙中山?

如果要说打战的话,黄兴屡战屡败,孙中山又何尝不是如此?

因为“孙黄”就不是领兵打战的将军,他们是革命领袖。蒋介石因为当黄埔军校校长而拿到了***的军权,但是你要说打战的话,他能和他手底下的将领比?

黄兴在1903年11日以庆祝生日作为掩护和宋教仁、陈天华等人秘密成立了革命团体——华兴会,1904年2月华兴会正式成立,由黄兴任会长。蔡锷在1902年考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与蒋百里、张孝准并称“中国士官三杰”,1904年回国后在清***军中任职,练过兵,也办过军事学堂。1905年孙黄联合成立了同盟会,1906年在蔡锷黄兴的主持下加入了同盟会,黄兴也曾几番策反蔡锷,只是蔡锷因时局不明没有及时回应,但也为革命党人提供了不少帮助和掩护,比如在黄兴策划镇南关起义的时候,蔡锷便曾秘密派人送了一批武器给黄兴,所以说黄兴和蔡锷还是有不少渊源的。

黄兴策划的诸多起义之所以“屡战屡败”,关键还是因为手里没有军权,想以几十数百的革命人士便想发动一场成功的起义的可能性是微乎其微的。但是,如果我们将“屡战屡败”换成曾国藩的“屡败屡战”,对于革命的意义便完全不同了。

所谓的蔡锷“一战成名”,我想应该说的是“护国讨袁”。当时袁世凯在儿子袁克定和“筹安会”的怂恿和策划下,正准备称帝,蔡锷是袁世凯极为看重的人才,对他是极力拉拢,蔡锷则说着恭维袁世凯的话,也表示支持袁世凯称帝,事实上也是因为蔡锷确实对袁抱有期待,只是在反对袁世凯称帝的声音越来越大的时候,蔡锷也转变了自己的政治立场,然后悄悄潜回云南,成为第一个竖起“护国讨袁”旗帜的人,从云南出兵讨伐袁世凯。蔡锷这边刚起兵,那边便有很多人纷纷响应,最终袁世凯迫于压力只好宣布取消了帝制,蔡锷自然因此名利双收。

回头再看“孙黄”1913年发动“二次革命”,以失败草草收场,***被袁世凯强行解散,孙中山、黄兴等人也被迫流亡日本。后来,黄兴更是遭到了孙中山的排挤,最后黯然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