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华夏时报

  作者:李明会 

  摘要:从一个月前坊间广为流传的小作文,到近日财政部、央行的同时发声,市场对于“央行下场买国债”的讨论空前高涨,央行重启购买国债的可能性似日渐凸显。

刷屏!两大部门释放重磅信号:央行回应下场买国债 财政部表态支持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从一个月前坊间广为流传的小作文,到近日财政部、央行的同时发声,市场对于“央行下场买国债”的讨论空前高涨,央行重启购买国债的可能性似日渐凸显。

  4月23日,财政部、央行不约而同就央行在公开市场上买卖国债做出回应。央行相关负责人在接受媒体***访时表示,央行在二级市场开展国债买卖,可以作为一种流动性管理方式和货币政策工具储备。同日上午,财政部亦发文表态“支持在央行公开市场操作中逐步增加国债买卖”。

  对此,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访时表示,如果央行下场直接在二级市场买卖国债,那么央行既可以增加一个流动性管理工具,也能更方便地投放资金,对于发挥央行的作用会起到很好的效果。

刷屏!两大部门释放重磅信号:央行回应下场买国债 财政部表态支持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央行下场买国债?两部门重磅发声

  今年三月底,有关“央行下场买国债”“‘中国版QE(量化宽松政策)’要启动了”的消息在市场上传得沸沸扬扬。4月23日,财政部和央行的重磅发声更是将市场对于这一消息的关注与讨论推向***。

  4月23日上午,财政部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在《人民日报》发表文章《坚持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学习〈***关于金融工作论述摘编〉》。文章提到,要加强财政与货币政策、金融改革的协调配合,完善基础货币投放和货币供应调控机制,支持在央行公开市场操作中逐步增加国债买卖,充实货币政策工具箱。

刷屏!两大部门释放重磅信号:央行回应下场买国债 财政部表态支持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同日,央行主管媒体《金融时报》深夜发布重磅消息。央行有关部门负责人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访时表示,央行在二级市场开展国债买卖,可以作为一种流动性管理方式和货币政策工具储备。“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要充实货币政策工具箱,在央行公开市场操作中逐步增加国债买卖’,我国国债市场规模已居全球第三,流动性明显提高,这为央行在二级市场开展国债现券买卖操作提供了可能。”

  事实上,从全球范围来看,央行在公开市场操作中买卖国债普遍存在,美联储、欧洲央行、日本央行等都有过相关操作,这本身就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货币政策工具。

  据中国人民银行***介绍,人民银行公开市场业务债券交易主要有回购交易、现券交易和发行中央银行票据,其中就包括现券交易。历史上,我国央行曾在19***年尝试国债买卖操作,但受限于市场深度、广度不足,很快便中止。根据现行《中国人民银行法》,央行禁止在一级市场购买国债,但为执行货币政策,可以在公开市场上买卖国债、其他***债券和金融债券及外汇。

  会造成“大放水”吗?

  值得一提的是,对于“央行下场购买国债”,此前有业内人士解读为“中国版QE(量化宽松政策)的开启”。不过,在前述央行有关部门负责人看来两者并不相同。

  “一些发达经济体央行在常规货币政策工具用尽情况下,被迫大规模单向买入国债来实现货币政策目标,而我国坚持实施正常的货币政策,人民银行买卖国债与这些央行的量化宽松(QE)操作是截然不同的。”前述央行有关部门负责人如是说。

  此外,该负责人也表示,国债发行规模要相对足够大,同时发行节奏要相对稳定,才能有效实现政策传导,也能避免市场利率大幅波动;而且,未来央行开展国债操作也会是双向的。

  “央行购买国债也可以被视为对财政政策的配合。”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工程执行主任袁帅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在财政需要扩大支出或减税时,央行购买国债可以为***提供资金支持,有助于财政政策的顺利实施。

  今年以来,我国债券市场持续走强,长期国债收益率震荡下行,其中30年期国债收益率降至2.5%以下。对此,前述央行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长期国债收益率主要反映长期经济增长和通胀的预期,但同时也会受到供求关系等其他因素的扰动。在他看来,长期国债收益率总体会运行在与长期经济增长预期相匹配的合理区间内。

  从债券供给来看,今年一季度,***债发行节奏偏慢,供给减少明显。与去年同期相比,一季度***债券发行量少近2400亿元,净融资额少约4700亿元。其中,新增专项债发行规模仅完成全年发行目标的16.3%,发行进度缓慢。目前,市场预计二季度或迎来***债发行密集期,特别是超长期特别国债或将启动发行,***债供给偏弱的情况有望明显缓解,供求关系的再度调整将有利于长期限利率债向基本面回归。

  天风证券首席宏观研究员宋雪涛表示,当前债券市场流动性溢价下降至30%分位,流动性环境处在“较宽松”区间内。市场对未来流动性的预期上升至31%分位,从历史区间来看对宽松的定价较积极。期限价差下降至14%分位,长端相对于短端性价比较为有限;信用溢价下降至6%分位,信用下沉策略的性价比非常有限。此外,债券的交易拥挤度进一步下降至中性,利率债的短期交易拥挤度下降至54%分位,交易维度上盈亏比中性偏低。信用债的短期交易拥挤度上升至47%分位,已经回归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