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国家各个地区方言是什么时候形成的?怎么形成的?
我国众多的方言的形成,原因不是单一的,而是多方面的。大致可以这样说:
第一,古代中国由于长期的封建主义统治,国家不是十分统一的,因而随着疆域的日益扩大、人口的日益增加、国家经常有封建割据等等原因,各个地区之间的联系和交流受到了一定的限制。这样,处在不断发展变化状态中的语言,也就各自相对独立地演变着,不易获得变化的一致性。于是,日积月累,时间长了,就使得各个地区的语言逐渐产生了差异,逐渐减少了共同性的因素,形成了各地区各有特点的方言。我国北方方言系统的各地方言,包括华北、东北、西北、西南、华中和华东的一部分,大致就是这样造成的。
第二,在我国古代,由于社会动荡和战乱所迫而造成过多次的人口大迁移,也是方言形成的一个原因。例如东晋至隋唐、唐宋至宋、宋末至明初,我国中原一带的居民曾有三次向南大迁移,结果形成为现在分布于广东、江西等地的客家方言。“因为客家先民南迁后,定居在闭塞的山地,一方面保存了他们固有的传统,另一方面又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不容易受外来影响的渗透,而客家人强烈的宗族观念和保守思想,也增强了他们对外来影响的抵抗;客家住地不但形成了他们自己特殊的社会生活区域,保存了他们固有的文化礼俗,而且在语言上也形成了独立的系统。”
第三,在人口大迁移的情况下,如果迁入外族居住区域,则必然发生民族的融合和语言的相互影响,以至同化,这也是造成方言特点的一个重要的历史原因。例如两广地区是有较多的少数民族居住的地方,但自从周秦以来,大批汉族人由北南下,逐渐造成了“喧宾夺主”的状况,在数量上超过了土著民族的人口,加上汉族在经济、文化各方面又比土著民族日益发达,历代统治者又实行了民族同化政策,结果使土著民族日益汉化。当然,在民族同化和语言融合的过程中,汉族人的语言也不可避免地要接受外族语言的影响。因而,“粤方言由于特殊的历史背景、地理条件以及民族杂居等原因,一方面继承并发展了许多古汉语中本质的因素,另一方面也吸收了一些非汉语的因素,从而构成它的方言特征。”
谢邀!方言的形成可能归功于我过幅员辽阔,南北东西差异巨大的缘故!
语言可能得和文字的形成,对大千世界不同事物的认识等相关!确定的是语言要远早于文字!
古代如此广大的地域不像现在这么便利,所有地域中的文明相对处于封闭状态,他们在自己的领地可能一生都走不出去。这样不仅他们的语言各异,甚至连对世界的认识都不同,不过对大自然,对灵魂,对自己不认识的事物形成虔诚崇拜,对世界万物的敬畏也是大同小异的!
这至少说明人类的总体思维是接近的,地域形成的有限文明的大致方向是一致的!
在这样封闭的社会生态中,各个区域的语言怎么可能统一呢,他们甚至都不知道除了他们自己,世界的其他角落还有别的同类,甚至他们都没有世界这样的概念——他们只说他们自己对事物认识下来的表达习惯!
人类对世界的认识基本都来自前人的言传身教,在形成语言的那个时代,人类的学识只限在言传身教,没有其他,直到区域人类活动能够突破本地区域,而和其他文明发生碰撞,这样,区域之间才可以互相学习,才能对大千世界有了初步的认识和思考,才能学习互补!
我们后人说到区域文明,一直对类似于黄帝与蚩尤大战于某地而感到这有可能是华夏基本统一的起始,那种文明已经较辉煌了,别说是语言,连文字都出现了,可以养蚕做丝织品,可以炼铜铸铁!可是这种区域文明依然是小范围寻求的统一,在这以前的更小的统一,再小点的统一才使区域文明一步步地向大统一过渡迈步!
中华民族的文字在秦统一华夏以前,虽然各国的文字不一样,可都是方块字,这可能继承了甲骨文时期的文字来源!
而区域语言就在最小的区域文明之间慢慢向周边扩张、通化,然后最终定型为南北东西差异巨大的方言!在加上大迁徙造成的对当地语言的冲击,原来语言和新来语言进行对接和互补,弃劣留优,去繁就简,向更简约更有特色更准确的语言性能过渡,就形成方言,不过明确的是不管何种方言,依然保留着区域特色!